如果说审计可以比作业务体系的啄木鸟,专注于找病灶、除虫害,那么,纪检则好似政治生态的手术刀,致力于刮骨疗毒、正本清源。二者一直在反腐倡廉促合规的战线上并肩作战,但二者的职能定位、工作逻辑乃至语言体系都存在明显区别。
审计拥有处理权,但无处置权,可以要求整改、追回资金,却不能直接给人处分。纪检监察权可采取留置、讯问等强制措施,党纪处分权能直接决定其工作前途。这种权限差异,让两者在协作时形成审计突破、移交线索、纪检收网的默契。
审计整改是技术活,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调整账务、完善制度。某单位因审计指出的问题整改不到位,被连续三年纳入“回头看”范围。纪检监察整改则是政治任务,不仅要处理人,更要推动建章立制,防止旧病复发。
审计人更注重法规、准则、制度、流程、预算、计划等标准对照,并建立自动化系统,如,某审计机关通过构建“预算执行全覆盖系统”,实现预算单位数据实时分析。纪检监察则更强调通过其多方位特有权限综合取证,取得突破。
审计谈话讲究循循善诱,如常用句式,“我们对这几笔资金有些不理解,请您帮忙解释下来龙去脉”。纪检监察谈话则更直接,有时候更像是“雷霆万钧”,开场白常是“今天找你,是给你主动交代的机会”。
审计问题定性讲究对事不对人,很多时候,即便发现问题,也以某单位、某笔资金代称。纪检监察则必须对人又对事,问题通报中常见“某某某丧失理想信念”等画像。
审计成果通过审计要情、专项报告直送领导,推动政策完善。纪检监察成果则通过“以案促改”推动系统治理。
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不同是现实存在,但纪审联动更是现实需求,知异,是为了更高效的求同。审计与纪检监察,如同经济监督领域的任督二脉,审计以专业视角扫描病灶,纪检用政治眼光清除毒瘤。二者既不能越界代庖,更不可各自为战。当审计的数据雷达与纪检的审查利剑形成合力,方能织就“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”的天罗地网,共促组织与社会全面持续合规。土壤。
室内外温差50℃是怎样的体验? 一股强冷空气近期侵袭我国最北省会城市哈尔滨。23日当地最低气温跌至零下34摄氏度,非常接近历史同期低温极值。“极寒”之下,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何运行,人们又是怎样生活的?【详细】
老有所养 期盼更舒心 2018年,在“老有所养”这个重要民生领域,全国层面会有哪些新行动?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:今年要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。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【详细】